Title: 歸田錄
Author: Xiu Ouyang
Release date: May 11, 2008 [eBook #25431]
Most recently updated: January 3, 2021
Language: Chinese
Produced by Jenny Feng
歸田錄
〔宋〕歐陽修撰
李偉國點校
自序
《歸田錄》者,朝廷之遺事,史官之所不記,與夫士大夫笑談之餘而可錄者,錄之 以備閑居之覽也。有聞而誚余者曰:“何其迂哉 ! 子之所學者,修仁義以為業,誦《 六經》以為言,其自待者宜如何? 而幸蒙人主之知,備位朝廷,與聞國論者,蓋八年於 茲矣。既不能因時奮身,遇事發憤,有所建明,以為補益﹔又不能依阿取容,以徇世俗 。使怨嫉謗怒,叢于一身,以受侮于群小。當其驚風駭浪,卒然起於不測之淵,而蛟鱷 黿鼉之怪,方駢首而闖伺,乃措身其間,以蹈必死之禍。賴天子仁聖,惻然哀憐,脫於 垂涎之口而活之,以賜其餘生之命,曾不聞吐珠銜環,效蛇雀之報。蓋方其壯也,猶無 所為,今既老且病矣,是終負人主之恩,而徒久費大農之錢,為太倉之鼠也。為子計者 ,謂宜乞身於朝,退避榮寵,〔一〕而優游田畝,盡基天年,猶足竊知止之賢名。而乃 裴回俯仰,久之不決,此而不思,尚何歸田之錄乎 ! “余起而謝曰﹔“凡子之責我者 皆是也,吾其歸哉,子姑待。“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廬陵歐陽修序。
校勘記
〔一〕退避榮寵 夏敬觀校 ( 以下簡稱夏校 ) :祠堂本有夾 注:“一作遠引疾去,以深戒前日之禍“十三字。
歸田錄卷一
太祖皇帝初幸相國寺,至佛像前燒香,問當拜與不拜,僧錄贊寧奏曰:“不拜。“ 問其何故,對曰:“見在佛不拜過去佛。“贊寧者,頗知書,有口辯,其語雖類俳優, 然適會上意,故微笑而頷之,遂以為定制。至今行幸焚香,皆不拜也。議者以為得禮。 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最高,而制度勘精,都料匠預浩所造也。塔初成,望之不正 而勢傾西北。人怪而問之,浩曰:“京師地平無山,而多西北風,吹之不百年,當正也 。“其用心之精蓋如此。國朝以來木工,一人而已。至今木工皆以預都料為法。有《木 經》三卷,今行於世者是也。 國朝之制,知制誥必先試而後命,有國以來百年,不試而命者才三人:陳堯佐 、楊億、及脩忝與其一爾。 仁宗在東宮,魯肅簡公 ( 宗道 ) 為諭德,其居在宋門外,俗謂之浴堂巷,有酒肆 在其側,號仁和,酒有名於京師,公往往易服 ( 一作衣 ) 微行,飲於其中。一日,真 宗急召公,將有所問。使者及門而公不在,移時乃自仁和肆中飲歸。中使遽先入白,乃 與公約曰:“上若怪公來遲,當托何事以對 ? 幸先見教,冀不異同。“公曰:“但以 實告。“中使曰:“然則當得罪。“公曰:“飲酒人之常情,欺君臣子之大罪 ( 一作 罪大 ) 也。“中使嗟嘆而去。真宗果問,使者具如公對。真宗問曰: ( 一作公 ) “ 何故私入酒家 ? “公謝曰:“臣家貧無器皿,酒肆百物具 ( 一作俱 ) 備,賓至如歸, 適有鄉里親客自遠來,遂與之飲。然臣既易服,市人亦無識臣者。“真宗笑曰:“卿為 宮臣,恐為御史所彈。“然自此奇公,以為忠實可大用。晚年每為章獻明肅太后言群臣 可大用者數人,公其一也。其後章獻皆用之。 太宗時親試進士,每以先進卷子者賜第一人及第。孫何與李庶几同在科場,皆有時 名,庶几文思敏速,何尤苦思遲〔一〕。會言事者上言:“舉子輕薄,為文不求義理, 惟以敏速相夸。“因言:“庶几與舉子於餅肆中作賦,以一餅熟成一韻者為勝。“太宗 聞之大怒,是歲殿試,庶几最先進卷了,遽叱出之。由是何為第一。〔二〕 故參知政事丁公、 ( 度 ) 晁公 ( 宗愨 ) 往時同在館中,喜相諧謔。晁因遷職, 以啟謝丁,時丁方為群牧判官,乃戲晁曰:“啟事更不奉答,當以糞墼一車為報。“晁 答曰:“得墼勝於得啟。“聞者以為善對。 石資政 ( 中立 ) 好諧謔,士大夫能道其語者甚多。嘗因入朝,遇荊王迎授,東華 門不得入,遂自左掖門入。有一朝士,好事語言,問石云:“何為自左 ( 去聲 ) 掖門 入 ? “石方趂班,且走且答曰:“秪為大 ( 音柂 ) 王迎授。“聞者無不大笑。楊大 年方與客棋,石自外至,坐於一隅。大年因誦賈誼《鵬賦》以戲之云:“止於坐隅,貌 甚閑暇。“石遽答曰:“口不能言,請對以臆。“ 故老能言五代時事者云:馮相 ( 道 ) 、和相 ( 凝 ) 同在中書,一日,和問馮曰 :“公靴新買,基直几何 ? “馮舉左足示和曰:“九百。“和性褊急,遽回顧小吏云 :“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 ? “因詬責久之。馮徐舉其右足曰:“此亦九百。“於是烘 堂大笑。時謂宰相如此,何以鎮服百僚。 錢副樞 ( 若水 ) 嘗遇異人傳相法,其事甚怪,錢公後傳楊大年,故世稱此二人有 知人之鑒。仲簡,揚州人也,少習明經,以貧佣書大年門下。大年一見奇之,曰:“子 當進士及第,官至清顯。“乃教以詩賦。簡天禧中舉進士第一甲及第,官至正郎、天章 閣待制以卒。謝希深為奉禮郎,大年尤喜其文,每見則欣然延接,既去則嘆息不已。鄭 天休在公門下,見其如此,怪而問之,大年曰:“此子官亦清要,但年不及中壽爾。“ 希深官至兵部員外郎、知制誥,卒年四十六,皆如其言。希深初以奉禮郎鎖廳應進士舉 ,以啟事謁見大年,有云:“曳鈴其空,上念無君子者﹔解組不顧,公其如蒼生何 ! “大年自書此四句於扇,曰:“此文中虎也。“由是知名。 太祖時,郭進為西山巡檢,有告其陰通河東劉繼元,將有異志者,太祖大怒,以其 誣害忠臣,命縛其人予進,使自處置。進得而不殺,謂曰:“爾能為我取繼元一城一寨 ,不止贖爾死,當請當爾一官。“歲餘,其人誘其一城來降。進具其事送之於朝,請賞 以官。太祖曰:“爾誣害我忠良,此才可贖死爾,賞不可得也 ! “命以其人還進,進 復請曰:“使臣失信,則不能用人矣。“太祖於是賞以一官。君臣之間蓋如此。 魯肅簡公立朝剛正,嫉惡少容,小人惡之,私目為“魚頭“。當章獻垂帘時,屢有 補益,讜言正論,士大夫多能道之。公既卒,〔三〕太常謚曰“剛簡“,議者不知為美 謚,以為因謚譏之,竟改曰“肅簡“。公與張文節公 ( 知白 ) 當垂帘之際,同在中書 ,二公皆以清節直道為一時名臣,而魯尤簡易,若曰“剛簡“,尤得其實也。 宋尚書 ( 祁 ) 為布衣時,未為人知。孫宣公 * 一見奇之,遂為知己。後宋舉進 士,驟有時名,故世稱宣公知人。公嘗語其 ( 一無此字 ) 門下客曰:“近世謚用兩字 ,而文臣必謚為文,皆非古也。吾死得謚曰\'宣\'若\'戴\'足矣。“及公之卒,宋方為 禮官,遂謚曰“宣“,成其志也。 嘉佑二年,樞密使田公 ( 況 ) 罷為尚書右丞、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。罷樞 密使當降麻,而止以制除。蓋往時高若訥罷樞密使,所除官職正與田公同,亦不降麻, 遂以為故事。〔四〕真宗時,丁晉公 ( 謂 ) 自平江軍節度使除兵部尚書、參知政事, 節度使當降麻,而朝議惜之,遂止以制除。近者陳相 ( 執中 ) 罷使相除仆射,乃降麻 ,龐籍罷節度使除觀文殿大學士,又不降麻。蓋無定制也。 寶元、康定之間,余自貶所還過京師,見王君貺初作舍人,自契丹使歸。余時在坐 ,見都知、押班、殿前馬步軍聯騎立門外,呈榜子稱“不敢求見“,舍人遣人謝之而去 。至 ( 一無此字 ) 慶歷三年,余作舍人,此禮已廢。然三衙管軍臣僚於道路相逢,望 見舍人,呵引者即斂馬駐立,前呵者傳聲“太尉立馬“,急遣人謝之,比舍人馬過,然 後敢行。後予官於外十年而還,遂入翰林為學士,見三衙呵引甚雄,不復如當時,與學 士相逢,分道而過,更無斂避之禮,蓋兩制漸輕而三衙漸重。〔五〕舊制:侍衛親軍與 殿前分為兩司。自侍衛司不置馬步軍都指揮使,止置馬軍指揮使、步軍指揮使 ( 一止 作馬步軍指揮使 ) 以來,侍衛一司自分為二,故與殿前司例為三衙也。五代軍制已無 典法,而今又非其舊制者多矣。 國家開寶中所鑄錢,文曰“宋通元寶“,至寶元中,則曰“皇宋通寶“,近世錢文 皆著年號,惟此二錢不然者,以年號有“寶“字,文不可重故也。 太祖建隆六年,〔六〕將議改元,語宰相勿用前世舊號,於是改元乾德。其後,因 於禁中見內人鏡背有乾德之號,以問學士陶谷,谷曰:〔七〕“此偽蜀時年號也。“因 問內人,乃是故蜀王時人。太祖由是益重儒士,而嘆宰相 ( 一有之字 ) 寡聞也。〔八 〕 仁宗即位,改元天聖,時章獻明肅太后臨朝稱制,議者謂撰號者取天字,於文為“ 二人“,以為“二人聖“者,悅太后爾。至九年,改元明道,又以為明字於文“日有并 “也,與“二人“旨同。無何,以犯契丹諱,明年遽 ( 一作遂 ) 改曰景佑,是時連歲 天下大旱,改元詔意冀以迎和氣也。五年,因郊又改元曰寶元。自景佑初,群臣慕唐玄 宗以開元加尊號,遂請加景佑於尊號之上,至寶元亦然。是歲趙元昊以河西叛,改姓元 氏,朝廷惡之,遽改元曰康定,而不復加於尊號。而好事者又曰“康定乃謚爾“。明年 又改曰慶歷。至九年,大旱,河北尤甚,民死者十八、九,於是又改元曰皇佑,猶景佑 也。六年,日蝕四月朔,以謂正陽之月,自古所忌,又改元曰至和。三年,仁宗不豫, 久之康復,又改元曰嘉佑。自天聖至此,凡年號九,〔九〕皆有謂也。 寇忠愍公 ( 准 ) 之貶也,初以列卿知安州,既而又貶衡州副使,又貶道州雖駕, 遂貶雷州司戶。時丁晉公與馮相 ( 拯 ) 在中書,丁當秉筆,初欲貶崖州,而丁忽自疑 ,語馮曰:“崖州再涉鯨波,如何 ? “馮唯唯而已。丁乃徐擬雷州。及丁之貶也,馮 遂擬崖州,當時好事者相語曰:“若見雷州寇司戶,人生何處不相逢 ? “比丁之南也 ,寇復移道州,寇聞丁當來,遣人以蒸差別逆於 ( 一作迎於 ) 境上,而收其僮仆,杜 門不放出,聞者多以 ( 一作公 ) 為得體。 楊文公 ( 億 ) 以文章擅天下,然性特剛勁寡合。有惡之者,以事譖之。大年在學 士院,忽夜召見於一小閣,深在禁中。既見賜茶,從容顧問,久之,出文蒿數篋,以示 大年云:“卿識朕書跡乎 ? 皆朕自起草,未嘗命臣下代作也。“大年惶恐不知所對, 頓首再拜而出。乃知必為人所譖矣。由是佯狂,奔於陽翟。真宗好文,初待大年眷顧無 比,晚年恩禮漸衰,亦由此也。 王文正公 ( 曾 ) 為人方正持重,在中書最為賢相。嘗謂:“大臣執政,不當收恩 避怨。“公嘗語尹師魯曰:“恩欲歸己,怨使誰當 ! “聞者嘆服,以為名言。 李文靖公 ( 沆 ) 為相沈正厚重,有大臣體。嘗曰:“吾為相無他能,唯不改朝廷 法制,用此以報國。“士大夫初聞此言,以謂不切於事。及其後,當國者或不思事體, 或收恩取譽,屢更祖宗舊制,遂至官兵冗濫,不可勝紀,而用度無節,財用 ( 一作力) 匱乏,公私困弊。推跡其事,皆因執政不能遵守舊規,妄有更改 ( 一作改更 ) 所致。 至此始知公言簡而得其要,由是服其識慮之精。 陶尚書 ( 谷 ) 為學士,嘗晚召對,太祖御便殿,陶至望見上,將前而復卻者數四 ,左右催宣甚急,谷終彷徨不進,太祖笑曰:“此措大索事分 ! “顧左右取袍帶來, 上已束帶,谷遽趨入。 薛簡肅公知開封府,時明參政 ( 鎬 ) 為府曹官,簡肅侍之甚厚,直以公輔期之。 其後公守秦、益,常辟以自隨,優禮特異。有問於公“何以知其必貴“者,公曰:“其 為人端肅,其言簡而理盡。凡人簡重則尊嚴,此貴臣相也。“其後果至參知政事以卒。 時皆服公知人。 臘茶出 ( 一作盛 ) 於劍、建,〔一○〕草茶盛於兩浙,兩浙之品,日注〔一一〕 為第一。自景佑已後,洪州雙井白芽漸盛,近歲制作尤精,囊以紅紗,不過一二兩,以 常茶十數斤養之,用辟暑濕之氣,其品遠出日注上,遂為草茶第一。 仁宗退朝,常命侍臣講讀於邇英閣。賈侍中 ( 昌朝 ) 時為侍進,講《春秋左氏傳 》,每至諸侯淫亂事,則略而不說。上問其故,賈以實對。上曰:“《六經》載此,所 以為後王鑒 ( 一作監 ) 戒,何必諱 ? “ 丁晉公自保信軍節度使、知江寧府召為參知政事。中書以丁節度使,召學士草麻, 時盛文肅為學士,以為參知政事合用舍人草制,遂以制除。丁甚恨之。 寇忠愍之貶,所素厚者九 ( 二字一作之 ) 人,自盛文肅以下皆坐斥逐,而楊大年 與寇公尤善,丁晉公憐其才,曲保全之。議者謂丁所貶朝士甚多,獨於大年能全之,大 臣愛才一節可稱也。 太祖時,以李漢超為關南巡檢使捍北虜,與兵三千而已,然其齊州賦稅最多,乃以 為齊州防御使,悉與一州之賦,俾之養士。而漢超武人,所為多不法。久之,關南百姓 詣闕訟漢超貸民錢不還及掠其女以為妾。太祖召百姓入見便殿,賜以酒食慰勞之,徐問 曰:“自漢超在關南,契丹入寇者几 ? “百姓 ( 二字一作對 ) 曰:“無也。“太祖 曰:“往時契丹入寇,邊將不能御,河北之民,歲遭劫虜,汝於此時能保全其貲財婦女 乎 ? 今漢超所取,孰與契丹之多 ? “又問訟女者曰:“汝家几女,所嫁何人 ? “百 姓具以對。太祖曰:“然則所嫁皆村夫也。若漢超者,吾之貴臣也,以愛汝女則取之, 得之必不使失所,與其嫁村夫,孰若處漢超家富貴 ! “於是百姓皆感悅而去。太祖使 人語漢超曰:“汝須錢何不告我,而取於民乎 ! “乃賜以銀數百兩,曰:“汝自還之 ,使其感汝也。“漢超感泣,誓以死報。 仁宗萬機之暇,無所玩好,惟親翰墨,而飛白尤為神妙。凡飛白以點畫象物形,而 點最難工。至和中,有書待詔李唐卿撰飛白三百點以進,自謂窮盡物象,上亦頗佳之, 乃特為“清淨“二字以之,其六點尤為奇絕,又出三百點外。 仁宗聖性恭儉。至和二年春,不豫,兩府大臣日至寢閣問聖體,見上器服簡質,用 素漆唾壺盂子,素甆盞進藥,御榻上衾褥皆黃絁,色已故暗,宮人遽取新衾覆其上,亦 黃絁也。然外人無知者,惟兩府侍疾,因 ( 一作因侍疾 ) 見之爾。 陳康肅公 ( 堯咨 ) 善射,當世無雙,公亦以此自矜。嘗射於家圃,有賣油翁釋擔 而立,睨之久而不去。見其發矢十中八、九,但微頷之。康肅問曰:“汝亦知射乎 ?吾 射不亦精乎 ? “翁曰:“無他,但手熟爾。“康肅忿然曰:“爾安敢輕吾射 ! “翁曰 :“以我酌油知之。“乃取一葫蘆置於地,以錢覆其口,徐以杓酌油瀝之,自錢孔入而 ( 一作而入 ) 錢不濕,因曰:“我亦無他,惟手熟爾。“康肅笑而遣之。此與庄生所 謂“解牛““斵輪“者何異。 至和初,陳恭公罷相,而并用文、富二公。 ( 彥博弼 ) 正衙宣麻之際,上遣小黃 門 ( 一有三輩二字 ) 密於百官班中聽其論議,而二公久有人望,一旦復用,朝士往往 相賀。黃門俱奏,上大悅。余時為學士,後數日,奏事垂拱殿,上問:“新除彥博等, 外議如何 ? “余以朝士相賀為對。上曰:“自古 ( 二字一作古者 ) 人君用人,或以 夢卜,苟不知人,當從人望,夢卜豈足憑耶 ! “故余作《文公批答》云:“永惟商周 之所記,至以夢卜而求賢,孰若用搢紳之公言,從中外之人望“者,具述上語也。 王元之在翰林,嘗草夏州李繼遷制,繼遷送潤筆物數倍於常,然用啟頭書送, ( 一作遂 ) 拒而不納。蓋惜事體也。近時舍人院草制,有送潤筆物稍後時者,必遣院子 詣門催索,而當送者往往不磅。相承既久,今索者、送者皆恬然不以為怪也。 內中舊有玉石三清真像,初在真游殿。既而大內火,遂遷於玉清昭應宮。已而玉清 又大火,又遷於洞真。洞真又火,又遷於上清。上清又炎,皆焚蕩無孑遺,遂 ( 一有 又字 ) 遷於景靈。而宮司道官相與惶恐,上言:“真像所至輒火,景靈必不免,愿遷 ( 二字一作乞移 ) 他所。“遂遷於集禧宮迎祥池水心殿。而都人謂之“行火真君“也 。 丁文簡公 ( 度 ) 罷參知政事,為紫宸殿學士,即文明殿學士也。文明本有大學士 ,為宰相兼職,又有學士,為諸學士之首。後以“文明“者,真宗謚號也,遂更曰紫宸 。近世學士,皆以殿名為官稱,如端明、資政是也。丁既受命,遂稱曰丁紫宸。議者又 謂紫宸之號非人臣之所宜稱,遽更曰觀文。觀文是隋煬帝殿名,理宜避之,蓋當時不知 。然則朝廷之事 ( 一作士, ) 不可以不學也。 王冀公 ( 欽若 ) 罷參知政事,而真宗眷遇之意未衰,特置資政殿學士以寵之。時 寇萊公在中書,定其班位依雜學士,在翰林學士下。冀公因訴于上曰:“臣自學士拜參 知政事,今無罪而罷,班反在下,是貶也。“真宗為特加 ( 一作置 ) 大學士,班在翰 林學士上。其寵遇如此。 景佑中有郎官皮仲容者,偶出街衢,為一輕浮子所戲,遽前賀云:“聞君有台憲之 命。“仲容立馬愧謝久之,徐問其何以知之。對曰:“今新制台官,必用稀姓者,故以 君姓知之爾。“蓋是時三院御史乃仲簡、論程、掌禹錫也。聞者傳以為笑。 太宗時宋白、賈黃中、李至、呂蒙正、蘇易簡五人同時拜翰林學士,承旨扈蒙贈之 以詩云:“五鳳齊飛入翰林。“其後呂蒙正為 ( 一作至 ) 宰相,賈黃中、李至、蘇易 簡皆至參知政事,宋白官至尚書,老於承旨,皆為名臣。 御史台故事:三院御史言事,必先白中丞。自 ( 一有中山二字 ) 劉子儀為中丞, 始牓台中:“今後御史有所言,不須先白中丞雜端。“〔一二〕至今如此。 丁晉公之南遷也,行過潭州,自作《齋僧疏》 ( 一有文字 ) 云:“補仲山之袞, 雖曲盡於巧心﹔和傅說之羹,實難調於眾口。“其少以文稱,晚年詩筆尤精,在海南篇 詠萬尤多,如“草解忘憂憂底事,花名含笑笑何人“, ( 一有之句二字 ) 尤為人所傳 誦。 張仆射 ( 齊賢 ) 體質丰大,飲食過人,尤嗜肥豬肉,每食數斤。天壽院風藥黑神 丸,常人所服不過一彈丸,公常以五七兩為一大劑,夾以胡餅而頓食之。淳化中罷相知 安州,安陸山郡,未嘗識達官,見公飲啖不類常人,舉郡驚駭。嘗與賓客會食,廚吏置 一金漆大桶於廳者,必有異於人也。然而晏元獻公清瘦如削,其飲食甚微,每析半餅, 以箸卷之,抽去其箸,內捻頭一莖而食 ( 一有之字。 ) 此亦異於常 ( 一無此字 ) 人 也。 宋宣獻公、 ( 綬 ) 夏英公 ( 竦 ) 同試童行誦經。有一行者,誦《法華經》不過 ,問其“習業几年矣“,曰:“十年也。“二公笑且閔之,因各取《法華經》一部誦之 ,宋公十 ( 一作五 ) 日,夏公七日,不復遺一字。人性之相遠 ( 一有也字 ) 如此。 樞密曹侍中, ( 利用 ) 澶淵之役以殿直使於契丹,議定盟好,由是進用。當庄獻 明肅太后時,以勛舊自處,權傾中外,雖太后亦嚴憚之,但呼侍中而不名。凡內降恩澤 ,皆執不行。然以其所執既多,故有三執而又降出者, ( 一無此字 ) 則不得已而行之 。久之為小人 ( 一有之字 ) 所測,凡有求而三降不行者,必又請之。太后曰:“侍中 已不行矣。“請者徐啟曰:“臣已告得侍中宅奶婆中其親信為言之,許矣。“於是又降 出,曹莫知其然也,但以三執不能已,〔一三〕僶俛行之。於是太后大怒,自此切齒, 遂及曹芮之禍。乃知大臣功高而權盛,禍患之來,非智慮所能防也。 曹侍中在樞府,務革僥幸,而中官尤被裁抑。羅崇勛時為供奉官,監後苑作歲滿敘 勞,過求恩賞,內中唐突不已。〔一四〕庄獻太后怒之,帘前諭曹,使召而戒勵。曹歸 院坐廳事,召崇勛立庭中,去其巾帶,困辱久之,乃取狀以聞。崇勛不勝其恥。其後曹 芮事作,鎮州急奏,言芮反狀,仁宗、太后大驚,崇勛適在側,因自請行。既受命,喜 見顏色,晝夜疾馳,鍛成其獄。〔一五〕芮既被誅,曹初貶隨州,再貶房州,行至襄陽 渡北津,監送內臣楊懷敏指江水謂曹曰:“侍中,好一江水。“蓋欲其自投也,再三言 之,曹不諭。至襄陽驛,遂逼其自縊。 宋鄭公 ( 庠 ) 初名郊,字伯庠,與其弟 ( 祁 ) 自布衣時名動天下,號為“二宋 “。其為知制誥,仁宗驟加獎眷,便欲大用。有忌其先進者譖之,謂其“姓符國號,名 應郊天“。又曰﹔“郊者交也,〔一六〕交者,替代之名也,\'宋交\',其言不詳。\' 仁宗遽命改之,公怏怏不獲已,乃改為庠,字公序。公後更踐二府二十餘年,以司空致 仕,兼享福壽而 ( 一作以 ) 終。而譖者竟不見用以卒,可以為小人之戒也。 曹武惠王, ( 彬 ) 國朝名將,勛業之盛,無與為比。嘗曰:“自吾為將,殺人多 矣,然未嘗以私喜怒輒戮一人。“其所居堂室弊壞,子弟請加脩葺,公曰:“時方大冬 ,牆壁瓦石之間,百虫所蟄,不可傷其生。“其仁心愛物蓋如此。既平江南回,詣閤門 入見,牓子稱“奉敕江南釵當公事回“。其謙恭不伐又如此。 真宗好文,雖以文辭取士,然必視其器識。〔一七〕每御崇政賜進士及第,必召其 高第三、四人并列於庭,更察其形神磊落者,始賜第一人及第。或取其所試文辭有理趣 者,徐 * 《鑄鼎象物賦》云:“足惟下正,詎聞公餗之欹傾﹔鉉乃上居,實取王臣之 威重。“遂以為第一。蔡齊《置器賦》云:“安天下於覆盂,其功可大。“遂以為第一 人。 錢思公生長富貴,而性儉約,閨門用度,為法甚謹。子弟輩非時不能輒取一錢。公 有一珊瑚筆格,平生尤所珍惜,常置之几案。子弟有欲錢者,輒竊而藏之,公即悵然自 失,乃牓于家庭,以錢十千贖 ( 一作購 ) 之。居一、二日,子弟佯為求得以獻,公欣 然以十千賜之。他日有欲錢者,又竊去。一歲中率五、七如此,公終不悟也。余官西都 ,在公幕親見之,每與同僚嘆公之純德也。 國朝雅樂,即用王朴所制周樂。太祖時,和峴以為聲高,遂下其一律。然至今言樂 者,猶以為高,云今黃鐘乃古夾鐘也。景佑中,李昭作新 ( 二字一作所作 ) 樂,又下 其聲。太常歌工以其 ( 一作為 ) 太濁,歌不成聲,當鑄鐘時,乃私賂鑄匠,使減其銅 齊,而聲稍清,歌乃葉而成聲,而照竟不知。以此知審音作樂之難也。照每人曰:“聲 高則急促,下則舒緩,吾樂之作,久而可使人心感之皆舒和,而人物之生亦當丰大。“ 王侍讀 ( 洙 ) 身尤短小,常戲之曰:“君樂之成,能使我長 ( 一有大字 ) 乎 ? “聞 者以為笑,而樂成竟不用。 鄧州花蠟燭名著天下,雖京師不能造,相傳云 ( 一作亦 ) 是寇萊公燭法。公嘗知 鄧州而自少年富貴,不點油燈,尤好夜宴劇飲,雖寢室亦燃燭達旦。每罷官去,後人至 官舍,見廁溷間燭淚在地,往往成堆。杜祁公為人清儉,在官未嘗燃官燭,油燈一炷, 熒然欲滅,與客相對清談而已。二公皆為名臣,而奢儉不同如此,然祁公壽考終吉,萊 公晚有南遷之禍,遂歿不返,雖其不幸,亦可以為戒也。 故事:學士在內中,院吏朱衣雙引。太祖朝李昉為學士,太宗在南衙,朱衣一人前 引而已,昉( 一有因字 ) 亦去其一人,至今如此。 往時學士入劄子不著姓,但云“學士臣某“。先朝盛度、丁度并為學士,遂著姓以 別之,其後遂皆著姓。 晏元獻公以文章名譽,少年居富貴,性豪俊,所至延賓客,〔一八〕一時名士多出 其門。罷樞密副使,為南京留守,時年三十八。幕下王琪、張亢最為上客。亢體肥大, 琪目為牛﹔琪瘦骨立,亢目為猴。二人以此自相譏誚。琪嘗嘲譏曰:“張亢觸牆成八字 “,亢應聲曰﹔“王琪望月叫三聲。“一坐為之大笑。 楊文公嘗戒其門人,為文宜避俗語。既而公因作表云:“伏惟陛下德邁九皇。“門 人鄭戩遽請於公曰:“未審何時得賣生菜 ? “於是公為之大笑而易之。 夏英公 ( 竦 ) 父官於河北,景德中契丹犯河北,遂歿于陣。後公為舍人,丁母憂 起復,奉使契丹,公辭不行,其表云:“父歿王事,身丁母憂。義不戴天,難下穹廬之 拜﹔禮當枕塊,忍聞夷樂之聲。“〔一九〕當時以為 ( 一作謂 ) 四六偶對,最為精絕 。 孫何、孫僅俱以能文馳名一時。僅為陝西轉運使,作《驪山詩》二篇,其後篇有云 :“秦帝墓成陳勝起,明皇宮就祿山來。“時方建玉清昭應宮,有惡僅者,欲中傷之, 因錄其詩以進。真宗讀前篇云:“朱衣吏引上驪山“,遽曰:“僅小器也,此何足夸 ! “遂棄不讀,而陳勝、祿山之語,卒得不 ( 一作不得 ) 聞,人以為幸也。 楊大年每欲 ( 一作遇 ) 作文,則與門人賓客飲博、投壺、奕棋, ( 二字一作乃 至) 語笑喧嘩,而不妨構思。以小方紙細書,揮翰如飛,文不加點,每盈一幅,則命門 人傳錄,門人疲於應命,頃刻之際,成數千言,真一代之文豪也。 楊大年為學士時,草《答契丹書》云:“鄰壞交歡。“進草既入,真宗自注其側云 :“朽壤、鼠壤、糞壤。“大年遽改為“鄰境“。明旦,引唐故事:學士作文書有所改 ,為不稱職,當罷,因亟求解職。真宗語宰相曰:“楊億不通商量,真有氣性。“ ( 一作性氣 ) 太常所用王朴樂,編鐘皆不圓而側垂。自李照、胡瑗之徒,皆以為非及。照作新樂 ,將鑄編鐘,給銅 ( 一有於字 ) 鑄瀉務,得古編鐘一枚,工人不敢銷毀,遂藏於太常 。鐘不知何代所作,其銘曰: ( 一作云 ) “粵朕皇祖寶和鐘,粵斯萬年,子子孫孫永 寶用。“叩其聲,與王朴夷則清聲合,而其形不圓 ( 一有而字 ) 側垂,正與朴鐘同, 然後知朴博古好學,不為無據也。其後胡瑗改鑄編鐘,遂圓其形而下垂,叩之掩郁而不 揚,其鎛鐘又長甬而震掉,其聲不和。著作佐郎劉義叟竊謂人曰:“此與周景王無射鐘 無異,必有眩惑之疾。“未几,仁宗得疾,人以義叟之言驗矣。其樂亦尋廢。 ( 一有 不用二字) 自太宗崇獎儒學,驟擢高科至輔弼者多矣。蓋 ( 一作自 ) 太平興國二年至天聖八 年二十三榜,由呂文穆公 ( 蒙正 ) 而下,大用二十七 ( 一作五 ) 人。而三人并登兩 府,惟天聖五年一榜而已,是歲王文安公 ( 堯臣 ) 第一,今昭文相公韓仆射、 ( 琦) 西廳參政趙侍郎( 概 ) 第二、第三人也。予忝與二公同府,每見語此,以為科場盛事 。自景佑元年已後,至今治平三年,三十餘年十二榜,五人已上未有一人登兩府者,亦 可怪也。 校勘記 〔一〕何尤苦思遲 宋人 ( 闕名 ) 《分門古今類事》卷十八引《歸田錄》此條( 以下簡稱《古今類事》卷× ) 此句下尚有“自謂必居其下“六字,或為此書編者所增益 。 ) 〔二〕由是何為第一 《古今類事》卷十八此句下尚有“此不謂之命乎“六字, 或亦為此書編者所增益。 〔三〕公既卒 夏校:自“小人惡之“以下三十三字,《言行錄》 ( 朱熹《五朝 名臣《言行錄》卷五 ) 作:“在政府七年,務裁抑僥幸,不以名器私人。及薨“十八 字。 〔四〕遂以為故事 宋江少虞《皇宋類苑》七十八卷本卷二十五引《歸田錄》此 條 ( 下以簡稱《類苑》卷× ) 以此句以下之文為別一條。 〔五〕蓋兩制漸輕而三衙漸重 以下《類苑》卷二十五另作一條。 〔六〕太祖建隆六年 《古今類事》卷二引宋錢易《洞微志》及《歸田錄》此條 作“建隆末“﹔又宋李攸《宋朝事實》卷二記此事作“建隆四年,始議改元“。案建隆 無六年,疑“六“乃“末“或“四“之誤。 〔七〕以問學士陶谷谷曰 夏校:以上四字祠堂本作“竇儀,儀曰“。今案此事 劉攽《中山詩話》、李攸《宋朝事實》卷二及李燾《續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七均有記載, 而各說不同。 〔八〕而嘆宰相 ( 一有之字 ) 寡聞也 夏校:以上三字祠堂本作“須用讀書人 “五字。 〔九〕凡年號九 《類苑》卷三十二作“凡年號九易“。 〔一○〕臘茶出 ( 一作盛 ) 於劍建 《類苑》卷六十作“臘茶出於福建。“ 〔一一〕日注 上海師范學院藏明刻《稗海》本《歸田錄》朱筆改“注“為“鑄 “,且有眉批校語云:“日鑄,紹興山名,其地產茶。“ 〔一二〕不須先白中丞雜端 宋孫逢吉《職官分紀》卷十四 ( 以下簡稱《職官分 紀》卷× )及宋祝穆、元富大用、祝淵《事文類聚》新集卷十八引《歸田錄》此條均無 “雜端“二字。又夏校:雜端二字疑誤,案《宋史劉筠本傳》作“毋白丞雜“,知宋官 制,中丞之次為知雜御使,故以丞雜并舉,此言中丞,則下“雜端“當為“知雜之誤“ 。今案:雜端二字無誤。唐宋重知雜事御使,謂之雜端,又曰端公,宋元丰改制以前之 文獻中多有此語。 〔一三〕但以三執不能已 《說郛》本“執“下有“所“字。 〔一四〕內中唐突不已 《類苑》卷七十一“內中“作“入內“。 〔一五〕鍛成其獄 夏校:祠堂本“鍛“作“煉“。 〔一六〕郊者交也 “者“下夏校:宋本作音。今案《四部叢刊》影印元刊《歐 陽文忠公集》 ( 以下簡稱元刊《文集》本 ) 、《稗海》本及《類苑》卷十均作“郊音 交也“,長。 〔一七〕然必視其器識 “器“下夏校:《言行錄》 ( 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錄》 卷五 ) 有“形神“二字。 〔一八〕所至延賓客 《類苑》卷六十三及《事文類聚》別集卷二十均無“至“ 字。 〔一九〕思聞夷樂之聲 《類苑》卷四十及宋王正德《余師錄》卷四引《歸田錄 》此條“夷樂之聲“作“禁靺之音“﹔宋費袞《梁溪漫志》卷六引《歸田錄》此條作“ 靺鞨之音“。宋王銍《王公四六話》上:“夏英公《辭奉使表》略云:……義不戴天, 難下單于之拜﹔哀深陟岵,忍聞禁★之音……後永叔和《歸田錄云:義不戴天,難下穹 廬之拜﹔情深陟岵,忍聞夷樂之聲。“各書所引均異。
歸田錄卷二 真宗朝歲歲賞花釣魚,群臣應制。嘗一歲,臨池久之,而御釣不食,時丁晉公 ( 謂 ) 《應制詩》云:“鶯驚鳳輦穿花去,魚畏龍顏上釣遲。“真宗稱賞,群臣皆自以 為不及也。 趙元昊二子:長曰佞令受,次曰諒祚。諒祚之母,尼也,有色而寵,佞令受母子怨 望。而諒祚母之兄曰沒藏訛哤者,亦黠虜也,因教佞令受以弒逆這謀。元昊已見殺,訛 哤遂以弒逆之罪誅佞令受子母,而諒祚乃得立,而年甚幼,訛哤遂專夏國之政。其後諒 祚稍長,卒殺訛哤,滅其族。元昊為西鄙患者十餘年,國家困天下之力,有事於一方, 而敗軍殺將,不可勝數,然未嘗少挫其鋒。及其困於女色,禍生父子之間,以亡其身, 此自古賢智之君或不能免,況夷狄乎 ! 訛哤教人之子殺其父,以為己利,而卒亦滅族 ,皆理之然也。 晏元獻公喜評詩,嘗曰:“\'老覺腰金重,慵便枕玉涼\'未是富貴語,不如\'笙歌 歸院落,燈火下樓台\',此善言富貴者也。“人皆以為知言。 契丹阿保機,當唐末五代時最盛。開平中,屢遣使聘梁,梁亦遣人報聘。今世傳 ( 一有學士二字 ) 李琪《金門集》有《賜契丹詔》乃為阿布機,當時書詔不應有誤,而 自五代以來,見於他書者皆為阿保機,雖今契丹之人,自謂之阿保機,亦不應有失。又 有趙志忠者,本華人也,自幼陷虜,為人明敏,在虜中舉進士,至顯官。既而脫身歸國 ,能述虜中君臣世次、山川風物甚詳,又云:“阿保機虜人實謂之阿保謹。“未 ( 一 作莫知孰是。 ( 一作也字 ) 此聖人所以慎於傳疑也。 真宗尤重儒學,今科場條制,皆當時所定。至今每親試進士,已放及第,自十人已 上,御試卷子并錄本於真宗影殿前焚燒,制舉登科者亦然。 近時名畫,李成、巨然山水,包鼎虎,趙昌花果。成官至尚書郎,其山水寒林,往 往人家有之。巨然之筆,惟學士院玉堂北壁獨存,人間不復見也。包氏宣州人,世以畫 虎名家,而鼎最為妙,今子孫猶以畫虎為業,而曾不得其仿佛也。昌花寫生逼真,而筆 法輭俗, ( 一作劣 ) 殊無古人格致,然時亦未有其比。 ( 一作未有過此者 ) 寇萊公在中書,與同列戲云:“水底日為天上日“,未有對,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,因請其對,大年應聲曰“眼中人是面前人“。一坐稱為的對。 朝廷之制,有因偶出一時而遂為故事者。契丹人使見辭賜宴,雜學士員雖多皆赴坐 ,惟翰林學士祇召當直一員, ( 一作人 ) 餘皆不赴。諸王宮教授入謝,祖宗時偶因便 殿不御袍帶見之,至今教授入謝,必俟上入內解袍帶復出見之。有司皆以為定制也。 處士林逋居於杭州西湖之孤山。〔一〕逋工筆畫,〔二〕善為詩,如“草泥行郭索, 云木叫鉤輈“,頗為士大夫所稱。又《梅花詩》云:“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黃 昏。“評 ( 一作能 ) 詩者謂:“前世詠梅者多矣,未有此句也。“又其臨終為句云: “茂陵他日求遺槀,〔三〕猶喜曾無《封禪書》。“〔四〕尤為人稱 ( 一作傳 ) 誦。 自逋之卒,湖山寂寥, ( 一作寞 )未有繼者。 俚諺云:“趙老送燈台,一去更不來。“不知是何等語,雖士大夫 ( 一作君子 ) 亦往往道之。天聖中有尚書郎趙世長者,常以滑稽自負,其老也求為西京留台御史,有 輕薄子送以詩云:“此回真是送燈台。“世長深惡之,亦以不能酬酢為恨。其後竟卒於 留台也。 官制 ( 一作稱 ) 廢久矣,今其名稱訛謬者多,雖士大夫皆從俗,不以為怪。皇女 為公主,其夫必拜駙馬都尉,故謂之駙馬。宗室女封郡主者,謂其夫為郡馬,縣主者為 縣馬,不知何義也。 唐制:三衛官有司階、司戈、執干、執戟,謂之四色官。今三衛廢,無官屬,惟金 吾有一人,每日於正衙放朝喝,〔五〕不坐直,謂之四色官,尤可笑也。〔六〕 京師諸司庫務,皆由三司舉官監當。而權貴之家子弟親戚,因緣請托,不可勝數, 為三司使者常以為患。田元均為人寬厚長者,其在三司,深厭干請者,雖不能從,然不 欲峻拒之,每溫顏強笑以遣之。嘗謂人曰:“作三司使數年,強笑多矣,直笑得面似靴 皮。“士大夫聞者傳以為笑,然皆服其德量也。 茶之品,莫貴於龍、鳳,謂之團茶,凡八餅重一斤。慶歷中蔡君謨為福建路轉運使 ,始造小片龍茶以進,其品絕精, ( 一作精絕 ) 謂之小團,凡二十餅重一斤,其價直 金二兩。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,每因南郊致齋,中書、樞密院各賜一餅,四人分之。宮 人往往縷 ( 一作覆 ) 金花於其上,蓋其貴重如此。 太宗時有待詔賈玄,以棋供奉,號為國手,邇來數十年,未有繼者。近時有李憨子 者,頗為人所稱,云舉世無敵手,然其人狀貌昏濁,垢穢不可近,蓋里巷庸人也,不足 置之罇俎間。故胡旦嘗語人曰:「以棋為易解,則如旦聰明尚或不能﹔以為難解,則愚 下小人往往造於精絕。」信如其言也。 王副樞疇之夫人,梅鼎臣之女也。景彝初除樞密副使,梅夫人入謝慈壽宮,太后問 :“夫人誰家子 ? “對曰:“梅鼎臣女也。“太后笑曰:“是梅聖俞家乎 ? “由是始 知聖俞名聞於宮禁也。聖俞在時,家甚貧,余或至其家,飲酒甚醇,非常人家所有,問 其所得,云:“皇親有好學者宛轉致之。“余又聞皇親有以錢數千購梅詩一篇者。其名 重於時如此。 錢思公雖生長富貴,而少所嗜好。在西洛時,嘗語僚屬言:“平生惟好讀書,坐則 讀經史,臥則讀小說,上廁則閱小辭,蓋未嘗頃刻釋卷也。“謝殺深亦言:“宋公垂同 在史院,每走廁必挾書以往,〔七〕諷誦之聲琅然聞於遠近,其篤學如此。“余因謂希 深曰:“余平生所作文章,多在三上,乃馬上、枕上、廁上也。“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。 國朝宰相,最少年者惟王溥,罷相時父母皆在,人以為榮。今富丞相 ( 弼 ) 入中 書,時年五十二,太夫人在堂康強,後三年,太夫人薨,有司議贈恤之典,云:“無見 任宰相丁憂例。“是歲三月十七日春宴,百司已具,前一夕有旨:“富某母喪在殯,特 罷宴。“此事亦前世未有。 皇佑二年、嘉佑七年季秋大享,皆以大慶殿為明堂,蓋明堂者,路寢也,方於寓祭 圜丘,斯為近禮。明堂額御篆,以金填字,門牌亦御飛白,皆皇佑中所書,神翰雄偉, 勢若飛動。余詩云:“寶墨飛云動,金文耀日晶“者,謂二牌也。 錢思公官兼將相,階、勛、品皆第一。自云:“平生不足者,不得於黃紙書名。“ 每以為恨也。 三班院所領使臣八千餘人,〔八〕蒞事于外。其罷而在院者,常數百人。每歲乾元 節醵錢飯僧進香,合以祝聖壽,謂之“香錢“,判院官常利其餘以為餐錢。群牧司領內 外坊監使副判官,〔九〕比他司俸入最優,又歲收糞墼錢頗多,以充公用。故京師謂之 語曰:“三班吃香,群牧吃糞“也。 咸平五年,南省試進士《有教無類賦》,王沂公為第一,賦盛行於世,其警句有云 :“神龍異稟,猶嗜欲之可求﹔纎草何知,尚薰蕕而相假。“時有輕薄子,擬作四句云 :“相國寺前,熊翻筋斗﹔望春門外,驢舞柘枝。“議者以謂言雖鄙俚,亦著題也。〔 一○〕 國朝之制,自學士已上賜金帶者例不佩魚。〔一一〕若奉使契丹及館伴北使則佩, 事已復去之。惟兩府之臣則賜佩,謂之“重金“。初,太宗嘗曰:“玉不離石,犀不離 角,可貴者惟金也。“乃創為金銙之制以賜群臣,方團球路以賜兩府,御僊花在賜學士 以上,今俗謂球路為“笏頭“,御僊花為“荔枝“,皆失其本號也。 宋丞相 ( 庠 ) 早以文行負重名於時,晚年尤精字學,嘗手校郭忠恕《佩觿》三篇 寶玩之。其在中書,堂吏書牌尾以俗體書宋為宋,〔一二〕公見之不肯下筆,責堂吏曰 :“吾雖不才,尚能見姓書名,此不是我姓 ! “堂吏惶懼改之,乃肯書名。 京師食店賣酸★者,皆大出 ( 一作書 ) 牌牓於通衢,而俚俗昧於字法,轉酸從食 ,★從舀。有滑稽子謂人曰:“彼家所賣餕餡, ( 音俊叨 ) 不知為何物也。“飲食四 方異宜,而名號亦隨時俗言語不同,至或傳者轉失其本。湯餅,唐人謂之“不托“,今 俗謂之餺飥矣。晉束皙《餅賦》,有饅頭、薄持、起溲、牢九之號,惟饅頭至今名存, 而起溲、牢九皆莫曉為何物,薄持,荀氏又謂之薄夜,亦莫知何物也。 嘉佑八年上元夜,賜中書、樞密院御筵于相國寺羅漢院。國朝之制,歲時賜宴多矣 ,自兩制已上皆與。惟上元一夕,祇賜中書、樞密院,雖前兩府見任使相,皆不得與也 。是歲昭文韓相、 ( 一作公 ) 集賢曾公、樞密張太尉皆在假不赴,惟余與西廳趙侍郎 ( 概 ) 、副樞胡諫議 ( 宿 ) 、吳諫議 ( 奎 ) 四人在席。酒半相顧,四人者皆同時翰 林學士,相繼登二府,前此未有也。因相與道玉堂舊事為笑樂,遂皆引滿劇飲,亦一時 之盛事也。 國朝之制:大宴,樞密使、副不坐,侍立殿上,既而退就御廚賜食,與閤門、引進 、四方館使列坐廡下,親王一人伴食。每春秋賜衣門謝,則與內諸司使、副班于垂拱殿 外廷中,而中書則別班謝于門上。故朝中為之語曰:“廚中賜食,階下謝衣。“蓋樞密 使唐制以內臣為之,故常與內諸司使、副為伍,自後唐庄宗用郭崇韜,與宰相分秉朝政 ,文事出中書,武事出樞密,自此之後,其權漸盛。至今 ( 一作本 ) 朝遂號為兩府, 事權進用,祿賜禮遇,與宰相均,惟日趨內朝、侍宴、賜衣等事,尚循唐舊。其任隆輔 弼之崇,而雜用內諸司故事,使朝廷制度輕重失序,蓋沿革異時,因循不能厘正也。 蔡君謨既為余書《集古錄鄧》刻石,其字尤精勁,為世所珍,余以鼠須栗尾筆、銅 綠筆格、大小龍茶、惠山泉等物為潤筆,君謨大笑,以為太清而不俗。後月餘,有人遺 余以清泉香餅一篋者,〔一三〕君謨聞之嘆曰:“香餅來遲,使我潤筆獨 ( 一作猶 ) 無此一種佳 ( 一無此字 )物。“茲又可笑也。清泉,地名,香餅,石迪也,用以焚香 ,一餅之火,可終日不滅。 梅聖俞以詩知名,三十年終不得一館職。晚年與修《唐書》,書成未奏而卒,士大 夫莫不嘆惜。其安裝受敕修《唐書》,語其妻刁氏曰:“吾之修書,可謂猢猻入布袋矣 。“刁氏對曰:“君於仕宦,亦何異占魚上竹竿耶 ! “〔一四〕聞者皆以為善對。 ( 一作:昔梅聖俞以詩名當世,然終不得一館職。晚年在《唐書》局充修書官,尚冀書成 疇勞,得一貼職,以償素愿,書垂就而卒,時人莫不嘆其奇薄。其初修《唐書》也,常 竊嘆曰:“吾今可謂猢猻入布袋。“ 仁宗初立今上為皇子,令中書召學士草詔,學士王珪當直,詔至中書諭之,〔一五 〕王曰:“此大事也,必須面奉聖旨。“於是求對。明日面稟得旨,乃草詔。群 ( 一 作諸 ) 公皆以王為真得學士體也。〔一六〕 盛文肅公丰肌 ( 一作肥 ) 大腹,而眉目清秀。丁晉公疏瘦如削。二公皆兩浙人也 ,并以文辭知名於時。梅學士詢在真宗時已為名臣,至慶歷中為翰林侍讀以卒,性喜焚 香,其在官所,每晨起將視事,必焚香兩爐,以公服罩之,撮其袖以出,坐定撒開兩袖 ,郁然滿室濃香。有竇元賓者,五代漢宰相正固之孫也,以名家子有文行為館職,而不 喜修飾,經時未嘗沐浴。故進人為之語曰:“盛肥丁瘦,梅香竇臭“也。 寶元中趙元昊叛命,朝廷命將討代,以鄜延、環慶、涇原、秦鳳四路各置經略安撫 招討使。余以為 ( 一作謂 ) 四路皆內地也,當如故事靈夏四面行營招討使。今自於境 內,何所招討 ? 余因竊料王師必不能出境。其後用兵五、六年,劉平、任福、葛懷敏 三大將皆自戰其地而大敗,是由至於罷兵,竟不能出師。 呂文穆公 ( 蒙正 ) 以寬厚為宰相,太宗尤所眷遇。有一朝士,家藏古鑒,自言能 照二百里,欲因公弟獻以求知。其弟伺間從容言之,〔一七〕公笑曰:“吾面不過楪 ( 一作鏡 ) 子大,安用照二百里 ? “其弟遂不復敢言。聞者嘆服,以謂賢於李衛公均勻 矣。蓋寡好而不為物累者,昔賢之所難也。 國朝百有餘年,年號無過九年者。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,太平興國九年改為雍熙 ,大中祥符九年改為天禧,慶歷九年改為皇佑,嘉佑九年改為治平。惟天聖盡九年,而 十年改為明道。 唐人奏事,非表非狀者謂之牓子,亦謂之錄子,今謂之劄子。凡群臣百司上殿奏事 ,兩制以上非時有所奏陳,皆用劄子,中書、樞密院事有不降宣敕者,亦用劄子,與兩 府自相往來亦然。若百司申中書,皆用狀,惟學士院用咨報,其實如劄子,亦不書 ( 一作出 ) 名,但當直學士一人押字而已,謂之咨報, ( 今俗謂草書名為押字也〔一八 〕 ) 此唐學士舊規也。唐世學士院故事,近時隳廢殆盡,惟此一事在爾。 燕王, ( 元儼 ) 太宗幼子也。太宗子八人,真宗朝六人 ( 一無此字 ) 已亡歿, 至仁宗即位,獨燕王在,以皇叔之親,特見尊禮,契丹亦畏其名。其疾亟時,仁宗幸其 宮,親為調藥。平生未嘗語朝政,遺言一二事,皆切於理。余時知制誥,所作贈官制, 所載皆其實事也。 華原郡王〔一九〕, ( 允良 ) 燕王子也,性好晝睡,每自旦酣寢,至暮始興,盥 (一作頮 ) 濯櫛漱,衣冠而出,燃燈燭治家事,飲食宴樂,達旦而罷,則復寢以終日。 無日不如此。由是一宮之人皆晝睡夕興。允良不甚喜聲色,亦不為佗驕恣,惟以夜為晝 ,亦其性之異,前世所未有也。〔二○〕故觀察使劉從廣,燕王婿也,嘗語余:“燕王 好坐木馬子,坐則不下,或飢則便就其上飲食,往往乘興奏樂於前,酣飲終日。“亦其 性之異也。 皇子顥封東陽郡王,除婺州節度使、檢校太傳。翰林賈學士 ( 黯 ) 上言:“太傅 ,天子師臣也。子為父師,於體不順。中書檢勘自唐以來親王無兼師傅官者。蓋自國朝 命官,祇以差遣為職事,自三師三公以降,皆是虛名,故失於因循爾。“議者皆以賈言 為當也。 端明殿學士,五代、後唐時置,國朝尤以為貴,多以翰林學士兼之。其不以翰院兼 職及換職者,〔二一〕百年間才兩人,特拜程戡、王素是也。 慶歷八年正月十八日夜,崇政殿宿衛士作亂於殿前,殺傷四人,取准備救火長梯登 屋入禁中,逢一宮人,問:“寢閤在何處 ? “宮人不對,殺之。既而宿直都知聞變, 領宿衛士入搜索,已復逃竄。後三日,於內城西北角樓中獲一人,殺之。時內臣楊懷敏 受旨“獲賊勿殺“,而倉卒殺之,由是竟莫究其事。 葉子格者,自唐中世以後有之。說者云,因人有姓葉號葉子青 ( 一作清或作晉 ) 者撰此格,因以為名。此說非也。唐人藏書,皆作卷軸,其後有葉子,其制似今策子。 凡文字有備檢用者,卷軸難數卷舒,故以葉子寫之,如吳彩鸞《唐韻》、李郃《彩選》 之類是也。骰子格,本備檢用,故亦以葉子寫之,因以為名爾。唐世士人宴聚,盛行葉 子格,五代、國初猶然,後漸廢不傳。今其格世或有之,而無人知者,惟昔楊大年好之 。仲待制, ( 簡 ) 大年門下客也,故亦能之。大年又取葉子彩 ( 一作歌 ) 名紅鶴、 皁鶴者,別演為鶴格。鄭宣徵、 ( 戩 ) 章郇公 ( 得象 ) 皆大年門下客也,故皆能之 。余少時亦有此二格,後失其本,今絕無知者。 國朝自下湖南,始置諸州通判,既非副貳,又非屬官。故嘗與知州爭權,每云:“ 我是監郡,朝廷使我監汝。“舉動為其所制。太祖聞而患之,下詔書戒勵,使與長吏協 和, ( 二字一作同押 ) 凡文書,非與長吏同簽書者,所在不得承受施行。至此遂稍稍 戢。〔二二〕然至今州郡往往與通判不和。往時有錢昆少卿者,家世餘杭人也,杭人嗜 蟹,昆嘗求補外郡,人問其所欲何州,昆曰:“但得有螃蟹無通判處則可矣。“至今士 人以為口實。 嘉佑二年,余與端明韓子華、翰長王禹玉、侍讀范景仁龍圖梅公儀同知禮部貢舉, 辟梅聖俞為小試官。凡鎖院 ( 一有經字 ) 五十日。六人者相與唱和,為古律歌詩一百 七十餘篇,集為三卷。禹玉,余為校理時,武成王廟所解進士也,至此新入翰林,與余 同院,又同知貢舉,故禹玉贈余云:“十五年前出門下,最榮今日預東堂。“余答云: “昔時叨入武成宮,曾看揮毫氣吐虹,夢寐閑思十年事,笑談今此 ( 一作日 ) 一罇同 。喜君新賜黃金帶,顧我宜為白發翁“也。天聖中,余舉進士,國學南省皆忝第一人荐 名,其後景仁相繼亦然,故景仁贈余云:“澹墨題名第一人,孤生何幸繼前塵“也。聖 俞自天聖中與余為詩友,余嘗贈以《蟠桃詩》有韓、孟之戲,故至此梅贈余云:“猶喜 共量天下士,亦勝東野亦勝韓。“而子華筆力豪贍,公儀文思溫雅而敏捷,皆勍敵也。 前此為南省試官者,多窘束條制,不少放懷。余六人者,歡然相得,群居終日,長篇險 韻,眾制交作,筆吏疲於寫錄,僮史 ( 一作隸 ) 奔走往來,間以滑稽嘲謔,形 ( 一作 加 ) 於風刺,更相酬酢,往往烘堂絕倒,自謂一時盛事,前此未之有也。 往時學士,唐故事,見宰相不具靴笏,至中書與常參官雜坐於客位,有移時不得見 者。學士日益自卑,丞相禮亦漸薄,蓋 ( 一作并) 習見已久,恬然不復為怪也。 張堯封者,南京進士也,累舉不第,家甚貧,有善相者謂曰:“視子之相,不過一 幕職,然君骨貴,必享王封。“人初莫曉其旨。其後,堯封舉進士及第,終於幕職。堯 封,溫成皇后父也,后既貴,堯封累贈太師、中書令兼尚書令,封清河郡王,由是始悟 相者之言。〔二四〕 治平二年八月三日,大雨一夕,都城水深數尺,上降詔責躬求直言,學士草詔,有 “大臣惕思天變“之語,上夜批出云:“淫雨為災,專戒不德。“遽令除去“大臣思變 “之言。上之恭己畏天,〔二五〕自勵如此。 章郇公 ( 得象 ) 與石資政 ( 中立 ) 素相友善,而石喜談 ( 一作詼 ) 諧,嘗戲章 云:“昔時名畫,有戴松牛、韓干馬,而今有章得象也。“世言閩人多短小,而長大者 必為貴人。郇公身既長大,而語聲如鐘,豈出其類者是為異人乎 ! 其為相務以厚重, 鎮止浮競,時人稱其德量。 金橘產於江西,以遠難致,都人初不識。明道、景佑初, ( 一作中 ) 始與竹子俱 至京師。竹子味酸,人不甚喜,後遂不至。而金橘香清味美,置之罇俎間,光彩灼爍 ( 一作的皪 ) 如金彈丸,誠珍果也。都人初亦不甚貴,其後因溫成皇后尤好食之,由是 價重京師。余世家江西,見吉州人甚惜此果,其欲久留者,則於菉豆中藏之,可經時不 變,云“橘性熱而豆性涼,故能久也“。 凡物有相感者,出於自然,非人智慮所及,皆因其舊俗而習知之。今唐、鄧間多大 柿,其初生澀,堅實如石。凡百十柿以一榠樝置其中, (榅桲亦可 ) 則紅熟爛如泥而 可食。土人謂之烘柿者,非用火,乃用此樂。淮南人藏鹽酒蟹,凡一器數十蟹,以皁莢 半挺置其中,則可藏經歲不沙。 ( 一作損 ) 至於薄荷醉貓,死貓引竹之類,皆世俗常 知,而翡翠屑金,人氣粉犀,此二物,則世人未知者。余家有一玉罌,形制甚古而精巧 。始得之,梅聖俞以為碧玉。在潁州時,嘗以示僚屬,坐有兵馬鈐轄鄧保吉者,真宗朝 老內臣也,識之曰:“此寶器也,謂之翡翠。“云:“禁中寶物皆藏宜聖庫,庫中有翡 悴盞一只,所以識也。“其後予偶以金環於罌腹信手磨之,金屑紛紛而落,如硯中磨墨 ,始知翡翠之能屑金也。諸藥中犀最難搗,必先鎊屑,乃入眾藥中搗之,眾藥篩羅已盡 ,而犀屑獨存。 ( 四字一作犀獨在 ) 余偶見一醫僧元達者,解犀為小塊子,方一雨半 許, ( 四字一作半雨許 ) 以極薄紙裹置於 ( 一無此字 ) 懷中 ( 一有使字 ) 近肉, 以人氣蒸之,候氣薰蒸浹洽,乘熱投臼中急搗,應手如粉,因知人氣之能粉犀也。然今 醫工皆莫有知者。〔二六〕 石曼卿磊落奇才,知名當世,氣貌雄偉,飲酒過人。有劉潛者,亦志義之士也,常 與曼卿為酒敵。聞京師沙行王氏新開酒樓,遂往造焉,對飲終日,不交一言,王氏怪其 所飲過多,非常人之量,以為異人,稍獻肴果,益取好酒,奉之甚謹。二人飲啖自若, 慠然不顧,至夕殊無酒色,相揖而去。明日都下喧傳:王氏酒樓有二酒仙來飲,久之乃 知劉、石也。 燕龍圖 ( 肅 ) 有巧思,初為永興推官,知府寇萊公好舞柘枝,有一鼓甚惜之,其 鐶忽脫,公悵然,以問諸匠,皆莫知所為。燕請以鐶腳為鏁簧內之,則不脫矣。萊公大 喜。燕為人寬厚長者,博學多聞,其漏刻法最精,今州郡往往有之。 劉岳《書儀》,婚禮有“女坐婿之馬鞍,父母為之合髻“之禮,不知用何經義。據 岳自敘云:“以時之所尚者益之“,則是當時流俗之所為爾。岳當五代干戈之際,禮樂 廢壞之時,不暇講求三王之制度,苟取一時世俗所用吉凶儀式,略整齊之,固不足為後 世法矣。然而後世猶不能行之,今岳《書儀》十已廢其七、八,其一、二僅行於世者, ( 一作悉 ) 皆苟簡粗略,不如本書。就中轉失乖繆,可為大笑者,坐鞍一事爾。今之 士族,當婚之夕,以兩椅相背,〔二七〕置一馬鞍,反令婿坐其上,飲以三爵,女家遣 人三請而後下,乃成婚禮,謂之“上高坐“。凡婚家舉族內外姻親,與其男女賓客,堂 上堂下,竦立而視者,惟“婿上高坐“為盛禮爾。或有偶不及設者,則相與悵然咨嗟, 以為闕禮。其轉失乖繆,至於如此。今雖名儒巨公,衣冠舊族,莫不皆然。鳴呼 ! 士 大夫不知禮義,而與癌閻鄙俚同其習, ( 一作所 ) 見而不知為非者多矣。前日濮園皇 伯之議是已,豈止坐鞍之繆哉。 世俗傳訛,惟祠廟之名為甚。今都城西崇化坊顯聖寺者,本名蒲池寺,周氏顯德中 增廣之,更名顯聖,而俚俗多道其舊名,今轉為菩提寺矣。江南有大、小孤山,在江水 中嶷然獨立,而世( 一作俚 ) 俗轉孤為姑,江側有一石磯謂之澎浪磯,遂轉為彭郎磯 ,云“彭郎者,小姑婿也“。余嘗過小孤山,廟像乃一婦人,而敕額為聖母廟,豈止俚 俗之繆哉。西京龍門山,夾伊水上,自端門望之如雙闕,故謂之闕塞。而山口吸廟曰闕 口廟,余嘗見其廟像甚勇,手持一屠刀尖銳,按膝而坐,問之,云﹔“此乃豁口大王也 。“此尤可笑者爾。 今世俗言語之訛,而舉世君子小人皆同其繆者,惟“打“字爾。 ( 打丁雅反 ) 其 義本謂“考擊“,故人相歐、以物相擊,皆謂之打,而工造金銀器亦謂之打可矣,蓋有 槌 ( 一作撾 ) 擊之義也。至於造舟車者曰“打船““打車“,網魚曰“打魚“,汲水 曰“打水“,役夫餉飯曰“打飯“,兵士給衣糧曰:“打衣糧“,從者執傘曰“打傘“ ,以糊黏紙曰“打黏“,以丈尺量地曰“打量“,舉手試眼之昏明曰“打試“,至於名 儒學,語皆如此,觸事皆謂之打,而遍檢字書,了無此字。 ( 丁雅反者 ) 其義主“考 擊“之打自音謫 ( 疑當作滴 ) 耿,以字學言之,打字從手、從丁,丁又擊物之聲,故 音“謫耿“為是。不知因何轉為“丁雅“也。 用錢之法,自五代以來,以七十七為百,謂之“省陌“。今市井交易,又尅其五, 謂之“依除“。咸平五年,陳恕知貢舉,選士最精,所解七十二人,王沂公 ( 曾 ) 為 第一,御試又落其半,而及第者三十八人,沂公又為第一。故京師為語曰:〔二八〕“ 南省解一百\'依除\',殿前放五十\'省陌\'也。“是歲取人雖少,得士最多,宰相三人 :乃沂公與王公 ( 隨 ) 、章公 ( 得象 ) ,參知政事一人:韓公 ( 億 ) ,侍讀學士 一人:李仲容,御史中丞一人:王臻,知制誥一人:陳知微。而汪白青陽楷〔二九〕二 人雖不達,而皆以文學知名當世。 唐李肇《國史補序》云:“言報應,敘鬼神,述夢朴,近帷箔,悉去之﹔紀事實, 探物理,辨疑惑,示勸戒,采風俗,助談笑,則書之。“余之所錄,大抵以肇為法, ( 六字一作亦然 ) 而小異於肇者,不書人之過惡。以謂職非史官,而掩惡揚善者,君子 之志也。覽者詳之。 校勘記 〔一〕處士林逋居於杭州西湖之孤山 宋阮閱《詩話總龜》後集卷十九 ( 以下簡 稱《詩話總龜》卷× ) 及《五朝名臣言行錄》卷十引《歸田錄》此條均作:“林逋字君 復,居杭州西湖之孤山,真宗聞其名,賜號和靖居士,詔長吏歲時勞問“。 〔二〕逋工筆畫 《詩話總龜》作“逋工於畫“,於義為長。 〔三〕茂陵他日求遺槀 《五朝名臣言行錄》及《類苑》卷三十五“槀“均作“蒿 “。 〔四〕猶喜曾無封禪書 《五朝名臣言行錄》及《類苑》“曾“均作“初“。 〔五〕每日於正衙放朝喝 《職官分紀》卷三十五“放朝喝“作“候朝謁“。 〔六〕此條及上條《類苑》卷二十六作一條。 〔七〕每走廁必挾書以往 《類苑》卷十三“走“作“登“。 〔八〕三班院所領使臣八千餘人 “八千“原誤作“八十“,據元刊《文集》本 、《說郛》本及《類苑》卷二十六改。 〔九〕群牧司領內外坊監使副判官 “坊“原誤作\'功“,據元刊《文集》本等 改。 〔一○〕亦著題也 宋曾慥《類說》卷十三及宋人 ( 闕名 ) 《錦繡萬花谷》後 集卷十九引《歸田錄》此條“亦“上有“事“字,於義較長。 〔一一〕賜金帶者例不佩魚 “金“原誤作“命“,據元刊《文集》本等改。 〔一二〕以俗體書宋為宋 《類苑》卷十作“以俗體書\'宋\'字。“ 〔一三〕有人遺余以清泉香餅一篋者 “泉“字原脫,據元刊《文集》本等補。 〔一四〕亦何異占魚上竹竿耶 “竿耶“二字原誤倒,據元刊《文集》本等改正 。 〔一五〕詔至中書諭之 “詔“下夏校:《宋本》作召。今案:元刊《文集》本、 《類苑》等二十九及宋洪遵《翰苑遺事》 ( 以下簡稱《翰苑遺事》 ) 引《歸田錄》此 條均作召。似以作召為是。 〔一六〕群 ( 一作諸 ) 公皆以王為真得學士體也 “一作諸“下夏校:“諸“ 元刻作“詰“,祠堂本亦作“詰“,宋本作“諸“,《稗海》本同,從改。 〔一七〕其弟伺間從容言之 《類苑》卷八“伺“作“因“。 〔一八〕謂之咨報 ( 今俗謂草書名為押字也 ) 小字下夏校:元本“為“誤作“ 謂“,從宋本改。今案:《類苑》卷二十九小字作“今俗謂草書書名為押字也“,於義 較長。 〔一九〕華原 夏校:元本“原“作“元“,從宋本改。 〔二○〕以下《類苑》卷六十二另作一條。 〔二一〕其不以翰院兼職及換職者 元刊《文集》本及《類苑》卷三十五、《翰 苑遺事》“院“均作“苑“。 〔二二〕自此遂稍稍戢 夏校:戢字宋本空缺。今案《類苑》卷二十五亦無“戢 “字。 〔二三〕見宰相不具靴笏 《類苑》卷二十九“靴“作“鞋“。 〔二四〕由是始悟相者之言 《古今類事》卷十此下尚有“知官祿之前定也“一 句,疑為此書編者所增。 〔二五〕上之恭己畏天 “己“原誤作“已“,據元刊《文集》本及《類苑》卷 四改。 〔二六〕此條與上條《類苑》卷產十一為一條。 〔二七〕以兩椅相背 “椅“原誤作“倚“,據《類苑》卷十八改。 〔二八〕故京師為語曰 《職官分紀》卷十“為“下有之字,長。 〔二九〕陽楷 “陽“字下夏校:宋本作“楊“。 佚文 ﹝說明﹞引有《歸田錄》佚文的宋人類書、叢錄和筆記,或因編例不善,或因刻本 不佳,有時不免張冠李戴。中如謝維新《合璧事類》 ( 嘉靖刻本 ) ,舛誤特多,尤難 為據。然而《歸田錄》佚文的發生自有其本身的原因,且同一段文字在不同的宋人筆記 中互見的現象亦屢見不鮮,這是同這些書常從同一種宋代文籍中取材或互相因襲有關的 ,故亦不可抱虛無主義的態度,遽指諸書為謬。今本著多聞闕疑的精神,依下述之例錄 出《歸田錄》佚文若干條,以供參考研究。 ( 一 )雖有一書之一種版本引作 《歸田錄 》,而此書之另一版本引作他書者不錄﹔ ( 二 ) 雖被引作《歸田錄》,而由內容可判 定必非歐陽修手筆者不錄﹔ ( 三 ) 被引作《歸田錄》而實出《六一詩話》者不錄﹔ ( 四) 雖頗可懷疑,而惜無其他版本可証者保留﹔ ( 五 ) 其與其他宋人筆記互見者,則 於條末加“案“注明之。 鄭文寶……高於詩,可參二杜之間,予收之最多,《歸田錄》所采者非警絕,蓋歐 公未全見也。《續湘山野錄》 丁晉公鎮金陵,嘗作詩有“吾皇寬大容尸素,乞與江城不計年“之句。天聖中,李 文定公出鎮金陵,一日郡晏,優人作語,意其宰相出鎮所作,理必相符,誦至未句,頂 望抗聲曰:“吾皇寬大容尸素,乞與江城不計年“。賓僚皆俯首,文定笑曰:“是何 ? 是何 ? 上聞見責。“ ( 《增修詩話總龜》前集卷四十六 ) 熙寧初,魏公罷相鎮北京,新進多陵慢之。魏公郁郁不得志,嘗為詩曰:“花去曉 叢蜂蝶亂,雨均春圃桔槔間。“時人稱其微婉也。《職官分紀》卷二十八,《事文類聚》 外集卷七 太祖討平諸國,收其府藏,儲之別庫,曰封樁庫。每歲國用之餘皆入焉。嘗語近臣 曰:“石晉割幽燕諸郡以歸契丹,朕憫八州之民久陷夷虜,俟所畜滿五百萬緡,遣使遺 北虜,贖之山後諸郡。如不我從,則散府財募戰士,以圖攻取。“後改曰左藏庫,今為 內藏庫。 ( 《皇宋類苑卷一 ( 凡引此書,文依武進董氏刊七十八卷本,又校以杭州文 瀾閣六十三卷本,凡七十八卷本注出《歸田錄》而六十三卷本注出他書者不錄 ) 案: 又見於《澠水燕談錄》卷一 ) 仁宗時宦官雖有蒙寵幸甚者,台諫言其罪,輒斥之不吝也,由是不能弄權。《皇宋 類苑》卷五 王沔字楚望,端拱初參大政,敏於裁斷。時趙韓王罷政出洛,呂文穆公 ( 蒙正 ) 寬厚自任,中書多決沔。舊例:丞相侍漏於廬,燃巨燭尺盡殆曉將入朝,尚有留按遣決 未盡。沔當漏舍,止燃數寸事都訖,猶徘徊笑談方曉。上每試舉人,多令公讀試卷,素 善讀書,縱文格下者,能抑揚高下,迎其辭而讀之,聽者無厭,經讀者高選。舉子嘗納 卷祝之曰:“得王楚望讀之,幸也 ! “《皇宋類苑》卷八 案:又見於《玉壺清話》 卷八 治平中,公自定州歸朝,既入見,退詣中書白執政以求致仕。執政曰:“康寧如是 ,又駐上意方厚,而求去如此之堅,何也 ? “公曰:“若待筋力不支,人主厭棄後去 ,乃不得已也,豈得為止足哉 ! “因退歸私第,堅臥不起。自青州至是三年,凡七上 表,其劄子不可勝數,朝廷乃許之,以太保致仕。是時論者皆謂公精力克壯,未必肯決 去,至是乃服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八 案:又見於《涑水記聞》卷五,首句作“始平 公自定州歸朝“。 ) 呂中令 ( 蒙正 ) ,國朝三入中書,惟公與趙韓王爾,未嘗以姻戚邀寵澤。子從簡 當奏補,時公為門下相。舊制:宰相奏子起家,即授水部員外郎加朝階。公奏曰:“臣 昔忝甲科,及第釋褐,止授六品京官,況天下才能老於岩穴不能沾寸祿者無限,今臣男 從簡,始離襁褓,一物不知,膺此寵命,恐罹深譴。止乞以臣釋褐所授官補之。“因讓 ,方允止授六品京官,自爾為制。公生於洛中,祖第正寢至易,簀亦在其寢。其子集賢 貳卿居簡,平時親與文瑩語此事云。《皇宋類苑》卷八 案:又見於《玉壺清話》卷三 李文定公迪罷陝西都轉運使還朝,是時真宗方議東封西祀,修太平事業。知秦州曹 瑋奏羌人潛謀入寇,請大益兵為備。上大怒,以為瑋虛張虜勢,恐愒朝廷,以求益兵。 以迪新自陝西還,召見示以瑋奏,問其虛實,欲斬瑋以戒妄言者。文定從容奏曰:“瑋 武人,遠在邊鄙,不知朝廷事體,輒有奏陳,不足深罪。臣前任陝西,觀邊將才略,無 能出瑋之右者,他日必能為國家建功立事。若以此加罪,臣為陛下惜之。“上意稍解, 迪因奏曰:“瑋良將,必不妄言,所請之兵,亦不可不少副其請。臣觀陛下意,但不欲 從鄭州門出兵耳。秦之旁郡兵數為小冊,常置鞶囊中以自隨,今未敢以進。“上曰:“ 趣取之。“迪取於鞶囊以進,上指曰:“以某州某州兵若干戍秦州,卿即傳詔於樞密院 發之。“既而虜果大入寇,瑋迎擊大破之,遂開山外之地。奏到,上喜謂迪曰:“山外 之捷,卿之功也。“及上將立章獻后,迪為翰林學士,屢上疏諫,以章獻起於寒微,不 可母天下。由是章獻深銜之。周懷政之誅,上怒甚,欲責及太子,群臣莫敢言。迪為參 知政事,候上怒稍息,從容奏曰:“陛下有几子,乃欲為此計 ? “上大寤,由是獨誅 懷政等,而東宮不動搖,迪之力也。及為相,時真宗已不豫,丁謂與迪同奏事退,既下 殿,謂矯書聖語,欲為林特遷官,迪不勝仇,與謂爭辯,引手板欲擊謂,謂走獲免。因 更相論奏,詔二人俱罷相,迪知鄆州。明日,謂復留為相。迪至鄆且半歲,真宗晏駕, 迪貶衡州團練副使,謂使侍禁王仲宣押迪如衡州,仲宣至鄆州,見通判以下而不見迪, 迪皇恐以刃自刎,人救得免。伸宣凌侮迫脅無不至,人往見迪者,輒籍其名﹔或饋之食 ,留至臭腐,棄捐不與。迪客鄧餘怒曰:“豎子俗殺我公以媚丁謂邪 ? 鄧餘不畏死, 汝殺我公,我必殺汝 ! “從迪至衡州,不離左右。仲宣頗憚之,迪由是得全。至衡州 歲餘,除秘書監、知舒州。章獻太后上仙,時迪以尚書左右丞知河陽。上即位,召詣京 師,加資政殿大學士,數日,復為相。迪自以受不世之遇,盡心輔佐,知無不為。呂夷 簡忌之,潛短之於上。歲餘,罷相出知某州。迪謂人曰:“迪不自量,恃聖主之知,自 以為宋璟而以呂為姚崇,而不知其待我乃如是也 ! “ ( 《皇宋類苑》卷十 案:又 見於《涑水記聞》卷八 ) 桑贊以旄節鎮彭城,張文節在幕下。桑月給幕職廚料人十五千以下,文節家貧,食 甚眾,命倍給之。文節亦止取其半,或不得已過有所用,即具氖和之因聞於桑,歸其餘 於帑藏。贊雖武人,嘗謂文節曰:“公異日必大用,恨吾老,不得見也。“祥符中,文 節為京東路轉運使,奏稱:“昔在桑贊幕下,知臣良厚,今贊死葬濟州,子弟悉官於外 ,臣乞每遇寒食,暫至贊墓拜掃。“詔可之。自是歲一往,祭奉之禮如在洎。在相府, 凡桑氏子孫來見者,待之有如骨肉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十 案:又見於《墨客揮犀》 卷八 ) 景佑中,王沂公曾、呂許公夷簡為相,宋綬、盛度、蔡齊為參知政事。沂公素喜蔡 文忠,呂公喜宋公垂,惟盛文肅不得志於二公。晚年王呂相失,交章奏退,一日,盛文 肅致齋於中書,仁宗召問曰:“王曾呂夷簡乞出甚堅,其意安在 ? “文肅對曰:“二 人腹心之事,臣亦不能知,但陛下各詢以誰可為代者,即其請可察矣。“仁宗果以此問 沂公,公以文忠荐。一日,又問許公,公以公垂荐。仁宗察其朋黨,於是四人者俱罷政 事,而文肅獨留焉。《皇宋類苑》十六 ) 宰相王溥父祚,少為太原掾屬,累遷宿州防御使。既老,溥勸其退居洛陽,居常怏 怏。及溥為相,客或候祚,溥常朝服侍立,客不安席,求去,祚曰:“學生勞賢者起避 耶 ! “ ( 《皇宋類苑》卷二十四,《事文類聚》後集卷四,《錦繡萬花谷》前集卷十 六、《合璧事類備要》前集卷二十四 案:又見於《澠水燕談錄》卷二 ) 唐兩京皆有三館,而各為之所,所以逐館命修撰文字。而本朝三館合為一,并在崇 文院中。景佑中命修《總目》,則在崇文院,餘各置局他所,蓋避眾人所見。《太宗實 錄》在諸王賜食廳,《真宗實錄》在元符觀。祥符中修《冊府元龜》,王文穆為樞密使 領其事,乃就宣徽南院使廳,以便其事。自後遂修《國史》、《會要》,名曰編修院。 又修《仁宗實錄》,而《英宗實錄》同時并修,遂在慶寧宮。史館領歷日局,置修撰二 員,宰相為監修。自置編修院,以修撰一人主之,而日歷等書皆析歸編修院。 (《皇宋 類苑》卷二十五 案:又見於《春明退朝錄》卷中 ) 唐時始有同中書門下三品,時中書令、侍中皆正三品。大歷中并升為二品。昔天福 五年,升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正二品。國初,樞密使吳延祚以父諱璋加同中書門下二品, 用升品也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二十五 案:又見於《春明退朝錄》卷上 ) 凡節度州為三品,刺史州為五品。唐內臣為中尉,唯贈大都督。國初,曹翰觀察使 判潁州,是以四品臨五品州也。品同為知,隔品為判,自後唯輔臣、宣徽使、太子太保 、仆射為判,餘并為知州。 ( 《皇宋類苑卷》二十五 案:又見於《春明退朝錄》卷 中 ) 梁祖都汴,庶事草創,正明中,邕於今右長慶門東北創小屋數十間為三館,湫隘尤 甚。又周廬徼道,咸出其旁,衛士騶卒,朝夕喧雜。每受詔撰述,皆移他所。至太平興 國中,車駕臨幸,顧左右曰﹔“若此卑陋,何以待天下賢俊 ! “即日詔有司,規度左 升龍門東北居府地為三館,命內臣督役,晨夜兼作,不日而成,尋下詔賜名崇文院,以 東廊為昭文館書庫,南廊為集賢院書庫,西廊八經史子集四部為史館書庫,凡六庫,書 籍正副本僅八萬卷,斯為盛也。昭文館本前世弘文館,建隆中,以其犯宣祖廟諱,改焉 。淳化初,以呂佑之、趙昂、安德裕、勾中正并直昭文館,則本朝直昭文館,自呂佑之 等始也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二十九、《錦繡萬花谷》前集卷十二 案:又見於《青箱 雜記》卷三 ) 集賢有直院、有校理,端拱初,以李宗諤為集賢校理,淳化初,以和★為直集賢院 ,則本朝直集賢校理,自和★、李宗諤始也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二十九 案:又見於 《青箱雜記》卷八 ) 史館有直館,有修撰,有編修,有校勘,有檢討。太平興國中,趙鄰几、呂蒙正皆 為直館掌修撰,而楊文舉為史館編修,是時修撰未列於職。至至道中,始以李若拙為史 館修撰。雍熙中,宋炎為史館校勘。淳化中,以郭廷澤、董元亨為史館檢討。則本朝直 史館、史館編修、史館修撰、史館校勘、史館檢討,自趙鄰几、呂蒙正、李若拙、楊文 舉、宋炎、郭廷澤、董元亨等始也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二十九 案:又見於《青箱雜 記》卷三 ) 本朝三館之外,復有秘閣圖書,故秘閣置直閣,又置校理。咸平初,以杜鎬為秘閣 校理,後充直秘閣。則本朝直秘閣、秘閣校理,皆自杜鎬始也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二 十九、《錦繡萬花谷》前集卷十二 案:又見於《青箱雜記》卷三 ) 三館謂 ( 字同宣祖廟諱上一字 ) 文館、史館、集賢院。建隆元年二月,避諱字, 詔易名昭文館。端拱元年五月,詔置秘閣於崇文院之中堂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二十九 、《錦繡萬花谷》前集卷十二 ) 唐翰林院在禁中,乃人主燕居之所,玉堂、承明、金鑾殿皆在其間。應供奉之人自 學士已下,工會群官司隸籍其間者皆稱翰林,如今之翰林醫官、翰林待詔之類是也,惟 翰林茶酒司止稱翰林司,蓋相承闕文。唐制:自宰相而下,初命皆無宣召之禮,惟學士 宣召。蓋學士院在禁中,非內臣宣召,無因得入,故院門別設復門,亦以其通禁庭也。 又學士院北扉者,以其在浴堂之南,便於應詔。今學士初拜自東華門入,至左承天門下 馬待詔,院吏自左承天門雙引至閤門,此亦用唐故事也。唐宣召學士自東門入者,彼時 學士院在西掖,故自翰林院東門赴召,非若今人之東華門也。至如挽鈴故事,亦緣其在 禁中,雖學士院吏亦止於玉堂門外,則其嚴密可知。如今學士院在外與諸司無異,亦設 鈴索,悉皆文具故事而已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二十九 案:又見於《夢溪筆談》卷一 ) 秘府有唐孟詵《家祭儀》、孫氏《仲響儀》數種,大抵以士人家用台棹享祀,類几 筵,乃是凶祭,其四仲吉祭,當用平面氈條屏風而已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三十二 案 :又見於《春明退朝錄》卷中 ) 凡封贈父母祖唯降麻官用白背五色綾紙、法錦褾大牙軸,餘雖極品,止給白大綾紙 、法錦褾大牙軸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三十二 案:又見於《春明退朝錄》卷中 ) 石曼卿天聖寶元間以歌詩豪於一時。嘗於平陽會中作《代意寄尹師魯》一篇,詞意 深美,曰:“十年一夢空花委,依舊山河損桃李。雁聲北去燕西飛,高樓日日春風里。 眉聳石州山對起,嬌波淚落妝如洗。汾河不斷水南流,天色無情淡如水。“曼卿死後數 年,故人關詠夢曼卿曰:“延年平生作詩多矣,獨嘗自以為平陽《代意》一篇最為得意 ,而世人罕稱之。能令余此詩盛傳於世,在永言耳。“詠覺後,增演其詞,隱度以入《 迷神引》聲韻。於是天下爭歌之。他日復夢曼卿致謝。詠字永言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 三十四及卷四十六 ( 注名賢詩話 ) 案:又見於《澠水燕談錄》卷七 ) 浮圖能詩者不少,士大夫莫為汲引,多汩沒不顯。予嘗在福州,見山僧有朋有詩百 餘首,其中佳句如“虹收千嶂雨,潮殿半江天“、“詩因試客分題僻,棋為饒人下著低 “,不減唐人。( 《皇宋類苑》卷三十六 ) 楊玢,靖恭虞卿之曾孫也,仕前偽蜀王建至顯官,隨王衍歸後唐。以老得工部尚書 ,致仕歸長安,舊居多為鄰里侵占,子弟欲詣府訴其事,以狀白玢,玢批紙尾云:“四 鄰侵我我從伊,畢竟須思未有時。試上含元殿基望,秋風秋草正離離。“子弟不敢復言 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三十六 ) 真宗即位之次年,賜李繼遷姓名,而復進封西平王。時宋 (湜) 、宋 ( 白 ) 、蘇 ( 易簡 ) 、張 ( 洎 ) 、在翰林,俾草詔冊,皆不稱旨。惟宋公 (湜深頤上意,必欲推 先帝欲封之意,因進辭曰:“先皇帝早深西顧,欲議真封。屬軒鼎之俄遷,建漢壇之未 逮,故茲遺命,特待眇躬。爾宜望弓劍以拜恩,守疆垣而效節。“上大喜。不數月,參 大政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四十 案:又見於《湘山野錄》卷上 ) 夏英公 ( 竦 ) 雖舉進士,本無科名,以父沒王事授潤州丹陽簿,即上書乞應制舉 ,其略曰:“邊障多故,羽書旁午,而先臣供傳遽之職,立矢石之地,忘家徇國,失身 行陣。陛下哀臣孤幼,任之州縣。唯陛下辨而明之,若陛下以枕石漱流為達,則臣世居 市井﹔若陛下以金榜丹桂為材,則臣未忝科第﹔若陛下以鳩杖鮐背為德,則臣始逾弱冠 ﹔若陛下以荷戈控弦為盈,則臣生不綿歷﹔若陛下令臣待詔公車,條問急政,對揚紫宸 ,指陳時事,猶可與漢唐諸儒方轡并驅而較其先後矣。“真廟再三賞激,召赴中書,試 論六首,一曰《定四時別九州聖功孰大論》,二曰《考定明堂制度論》,三曰《光武二十 八將功業先後論》,四曰《九功九法為國何先論》,五曰《舜無為禹勤事功業孰優論》, 六曰《曾參何以不列四科論》。是歲遂慶中制科。 ( 《皇宋類苑》卷四十、《錦繡萬花 谷》前集卷二十二、《合璧事類備要》前集卷三十七 ) 丁晉公貶崖時,權臣實有力焉。後十二年,丁以秘監召還光州致仕,時權臣出鎮許 田,丁以啟謝之,其略曰:“三十年門館游從,不無事契﹔一萬里風波往復,盡出生成 。“其婉 約皆此。又自夔漕召還知制誥,謝二府啟:“二星入蜀,雖分按察之權﹔ 五月渡瀘,皆是提封之地。“後云:“謹當揣摩往行,軌躅前修。效慎密於孔光,不言 溫樹﹔體風流於謝傅,且詠蒼苔。“ ( 《皇宋類苑》卷四十 案:又見於《湘山野錄 》卷上 ) 太宗飛白書張詠、向敏中二人名付中書曰:“二人者名臣,為朕記之。“向公自員 外郎為諫議、知樞密院,止百餘日。咸平四年除平章事,後坐事出知永興。駕幸澶淵, 手賜密詔:“盡付西鄙,得便宜從事。“公得詔藏之,視政如常。會邦人大儺,有告禁 卒欲倚儺為亂者,密使麾兵被甲衣袍伏廡下幕中。明旦,盡召賓僚兵官,置酒縱閱,無 一人預知者。命儺入,先令馳騁於中門外,後召至階,公振袂一揮,伏卒齊出,盡擒之 ,果各懷短刃,即席誅之。剿訖屏尸,命灰沙掃庭,張樂宴飲,賓從股栗。 ( 《五朝 名臣言行錄》卷三、《合璧事類備要》後集卷十六 案:又見於《玉壺清話》卷五 ) 李文靖公沆為相,王魏公旦方參預政事。時西北隅尚用兵,或至旰食,魏公嘆曰: “我輩安能坐致太平,得優游無事耶 ? “文靖曰:“少有憂勤,足為警戒。他日四方 寧謚,朝廷未必無事。“其後北狄講和,西戎納款,而封岱祠汾,搜講墜典,靡有暇日 ,魏公始嘆文靖之先識過人遠矣。 ( 《五朝名臣言行錄》卷二 案:又見於《澠水燕 談錄》卷二 ) 仁宗景佑二年,置邇英、延義二閣,邇英在迎陽門之東北向,延義在崇政殿西南向 。賈昌朝以書延進對,為二閣記注,命章得象等接續《帝學》。 ( 《錦繡萬花谷》前集 卷十二 ) 仁宗天聖間,從夏竦之奏,增重制科之目。於是自賢良、方正以下,其科為六,自 書判、拔萃以下,其科為四,驗之以進策十卷,先之以過閣六論,荐之糾之以台諫。 ( 《錦繡萬花谷》前集卷十二 ) 《歸田錄》載德州長壽寺《舍利碑》云:“浮云共嶺松張蓋,明月與岩桂分叢。“ 亦與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“同。 ( 《密齋筆記》卷三 案:《集古錄 跋尾》卷五互見 ) 胡旦有俊才,尚氣陵物,嘗大言曰:“應舉不作狀元,仕官不為宰相,乃虛生也。 “及隨計之秋,適座中聞雁,乃題詩曰:“明年春色里,領取一行歸。“果魁天下。( 《事文類聚》前集卷二十六 ) 王沂公與李文定公連榜取殿魁,又相繼秉鈞軸,文定鎮并門,公均勞逸本鄉,作詩 寄之,略曰﹔“錦標得雋曾相繼,金鼎調元亦荐更。并上兒童公再見,會稽幢紱我偏榮 。“或曰如此名實,何由企及。 ( 《事文類聚》前集卷二十六、《詩話總龜》前集卷十 七 ( 末注《續錄田錄》 )) 曾諫議致堯性剛介,少許可。一日,在李侍郎虛己座上見晏元獻公,晏,李之婿也 ,時方為奉禮郎,諫議熟視之曰:“晏奉禮他日貴甚,但老夫耄矣,不及見子為相也。 “呂許公夷簡為相日,文潞公為太學博士,謁許公,改容禮接,因語之曰:“太博此去 十年當踐其位。“夏英公謫守黃州,時龐潁公司理參軍,英公曰:“龐司理他日富貴遠 過於我。“既而四公皆至元宰。古之貴人多識貴人,信有之也。 ( 《事文類聚》前集 卷三十九 ) 種放字明逸,隱居終南山豹林谷,聞希夷之風,往見之。希夷先生一日令洒掃庭除 ,曰:“有嘉客至。“明逸作樵夫拜庭下,希夷挽之而上曰﹔“君豈樵者,二十年後當 有顯官,名聲聞天下。“晚逸曰:“放以道義來,官祿非所問也。“希夷笑曰:“人之 貴賤,莫不有命,君骨相當爾,雖晦跡山林,恐竟不能安,異日自知之。“後明逸在真 宗朝以司諫赴司,帝攜其手登龍圖閣論天下事,及辭歸山,遷諫議大夫,東封改給事中 ,西祀改工部祠郎。希夷又謂明逸曰:“君不娶可得中壽。“明逸從之,至六十歲卒。 ( 《事文類聚》前集卷三十九 ) 初,寇萊公年十九擢進士第,有善相者曰:“君相甚貴,但及第太早,恐不善終, 若功成早退,庶免深禍,君骨類盧多遜耳。“後果如其言。 ( 《事文類聚》前集卷三 十九 ) 劉昌言太宗時為起居郎,善稗闔以迎主意。未几,以諫議知樞密院,君臣之會,隆 替有限,聖眷忽解,曰:“昌言奏對皆操南音,朕理會一字不得。“遂罷。 ( 《事文 類聚》前集卷三十九 )